意拳站椿


站椿雖說淺易入門,但是姿勢與意念不對,也是會有障礙的。


姿勢方面:


若站椿姿勢不正確,容易沒病找病。若感覺站法勉強不自然,很可能不是正確的姿勢。必須收臀掖胯,重心要前三後七,否則腰椎承受壓力大容易傷及,久之病變,後果堪慮。


站椿之所以不易偏差,必須在姿勢正確的前提下,否則亂亂站豈非一團糟?意拳站椿以站式為主,也有坐式椿與臥式椿,但多為病人與老人而設的方便法。身健壯年者不可偷懶,應選站式椿。


意念方面:


聽一位版友說,某位有名道長傳授的站椿功,屬扶按式站椿,這本無不妥。之後是想像自己的雙腳入土,然後隨順自然,但是竟然可以邊站椿邊看電視。這點不是很能理解,我也不建議這麼做。看電視,身靜神不靜,我覺得有礙練功。


收功的話,我本身是雙手雙腳垂直成預備式,全身放輕鬆的靜立三分鐘。


意陷站椿三境界


意拳站椿初階境界:


初練站椿,首先要做到精神集中,排除雜念,萬念化一念。也就是「神不外溢」。之後以意念活動排除雜念,並借此掌握到氣的存在。將意念放在自身以外的想像物體之上,並體會自身與這些物體的呼應及聯系,也就是所謂的「意念假借」。如在椿功中,可意想自身如雲端寶樹,假借白雲之浮力而飄蕩於雲際。


意拳站椿中階境界:


意念活動既不可集中於自身,亦不可完全集中於外界的物體上,然而又很自然地同時將意念放於自身及有關的外界物體之上。這樣的意念集中,是在有意無意之中完成的,不是執著的集中,故能面面俱到。


意拳站椿高階境界:


在以上基礎上,更進一步則可使自我精神放大,與萬物融合。於站椿精神放大法中,逐漸養成清逸大勇之氣魄,萬法於心,而形式上卻無一點可言,即佛門之「法、非法、非非法」之意,王薌齋先生形容為「拳本無法,有法也空,一法不立,無法不容」。



下面分三大部份介紹,先談意念,再來注意事項,姿勢方面因文字沈悶放在最後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【意念方面】


意拳站椿可分為三種階段,這都與意念訓練法而漸漸與萬物合一有很大關係。


意拳站椿的意念法有很多種,我取一些具代表性的作參考。


【水流、抱球活動】:於意拳站椿中最為常見,初入門最易。


01、水浴活動:

設想自身躺在溫度舒宜的浴池之中,四周無人,覺身體松和舒適,久之身體觸覺越來越敏感。若身體發冷則意想水溫稍高,取「寒者熱之」意也,身體發熱則設想水溫稍低,自覺清爽涼快,「熱者寒之」也。然意念不可過重,應適可而止。

ps:其實這水浴裡想像躺著的意念,不適合站立者意想自己躺著,這應是意拳站椿中的「臥式椿」,適老人家或病人所用。但意拳站椿中有許多水意念法,大體修改自水浴意念,在此列出作為參考。


02、直立水中:

意想自己直立於適宜本身的舒適溫度的水中,水面約與乳平,水從四面八方向身體緩緩沖撞、任其自由搖擺。


03、逆水浴活動:

設想自己笑臥於溫度適宜、上下流通的浴池之中,水自頭部緩緩流下,永不間斷,體會水從身體流過的感覺。


04、抱球活動:

設想自己雙手抱球,用力則球破,力輕則球脫,用意不用力,如此剛好。


【其他意念法】:泛舟活動、懸袋活動、靜聽活動


05、泛舟活動:

設想自己仰臥於湖面的小舟之上,清風明月,心曠神怡,寵辱皆忘,水波輕輕地拍擊著船舷,小船隨風自由飄動,猜風拂面,明月皎皎。主要體會自由自在的意境,靜聽水波拍船之聲,體會清風拂來的感覺,若羽化而登仙,與蘇軾「前赤壁賦」的意境接近。


06、懸袋活動:

意自身如一空口袋,懸挂於空氣中,隨風飄蕩,舒適悠揚,超然物外。


07、靜聽活動:

意想天樹下站立,心情悅暢,小雨淅淅而下,潤物有聲,空氣清新。我在樹下靜聽雨滴落地之聲,由近而遠,直到極遠處,再由遠而近,切忘急躁,亦不必拘於某一方向。要有聲從四面來,耳聽八方音之感,此即「歛神聽微雨」的練功方法。


【精神放大法】:聽之任之活動、身聳雲端、觀身大樹、吸收活動、天人合一功。


08、聽之任之活動:

練功時,若雜念很多,不易克制,則聽之任之,來者不拒,去者不留。意想我身如大海,雜念僅波,風浪雖大,無損於我,風平浪靜,水自無波。如是,雜念則不期克則克,不期制而制。

ps:這聽之任之法,其實就是密宗大手印之「縱念法」。


09、身聳雲端活動:

意想自身如雲端寶樹,高聳直入雲霄,雙手扶雲站立,欲與天公試比高,此即精神放大法。


10、觀身大樹活動:

設想身如千年古樹,颶風吹來,稍節雖有微動,而樹身穩固,與大地溶為一體,有山岳之穩。


11、吸收活動:

練功時,如雜念難於克制,則可吸收之。意想我心如烘爐,雜念若枯枝敗葉、雪花紙片,入爐即化為烏有。如是則使心胸開闊,膽氣壯大,正氣一勝,邪念自敗。猶如烈日當空,濃霧消散,舒適緩中,以應無窮。


12、天人合一功:

設想自己在優美舒適的地方,體會我身為大氣所包,逐漸感到我身與大氣融為一體,氣中有身、身中有氣,極為舒適,飄然自得,其大無外,其小無內。

ps:天人合一功修到高階段時,與自然萬物融合,是很高的境界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【注意事項】


01、練功前,應寬衣松帶,不宜穿緊身衣褲,以寬松舒適為好,同時取下手錶眼鏡等物,並排除大小便。


02、過飢過飽不宜練功。一般飯前飯後一小時之內不主張練功,以免發生低血糖反應及影響胃腸的消化,並且避免產生不適感。


03、練功環境的選擇。應在空氣鮮、安靜優美之處。王薌齋主張「有水有樹更相宜」,真是驗之談,說明老輩練功也是很重視環境的。


04、練功應循序漸進,不可急於求成,總以「留有餘興,留有餘力」為度。但同時又應持之以恒,不可一曝十寒。總之以任其自然,勿忘勿助為原則。


05、對練功過程所產生的各種感覺,在主觀上不應追求,亦不必恐懼。當有不適感覺出現時,應找到原因,是否由於姿勢不良,或者放松不好,或是疾病的反應,必要時應找練功有素者,以得到指導。不可盲目加練其他功法的意念及方法,以免發生流弊。


06、凡是練過「注意呼吸,意守丹田」功法的人,在練習本功法時,不可加入原有功法的有為心法於其中。


07、練功的時間安排因人而異,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。總之,行住坐臥,不離拳意,動靜處中,皆可用功,不必拘於定時及固定場所。王薌齋先生主張練功應和生活打成一片方好,成為生活的好習慣。如初習站椿時,可先從五分鐘開始,視體力而定,不必過於勉強,以後逐漸加量,至十分鐘、二十分鐘等,每天可練功1~2次。


08、婦女經期如有不適,則可停止練功,亦可選些坐式等輕松的功法練習,得力省力以減輕身體的負擔,待身體正常再恢復平時的功法練習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【姿勢方面】


以下全部皆從《大成拳養生功法》一書引用,很煩悶的文字,不學者可跳過:


渾元椿又名混元椿,是意拳所有椿法的基礎,所有正步椿都從此椿延伸而出。


首先神態自然平心靜氣,雙足分開,腳犬向前,平行站立,身體左右重心放於兩腳之間,前後重心則置於腳掌與腳根之間。雙膝微屈,小腹松圓,尾閭中正,頭頂項豎。臂部似生非生,背部似靠非靠,面部表情似笑非笑,而後雙手抬起,置於胸前,約與乳平,雙肘左右微向外撐,同時又有向下松垂之意。雙手十指微曲,自然分開,若能容一球狀。同時雙目似閉非閉,呈垂帘之狀,雙耳似聽非聽,做到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,即所謂不動心是也。


視自身與草木萬物齊同,對外界干擾漠然處之,又如大樹之生根,雖有風吹雨打,我自靜默而立,外形雖然不動,內部卻生機盎然,生生不已。如是則神光內歛,意不外馳,雜念不生。雙眼亦可平視前方,但不可執於具體目標,應漠然之,尤不可野視,野視則神疲,且易生雜念。當雜念不生而心能入靜,靜到極處,心與虛空大氣合為一體,超然物外,物我不分,萬物齊同,從而進入天人合一之境。


【姿勢配備法】


頭:頭居人體最高處,要有率領全身之意,王薌齋先生形容為「頭頂項豎」,也就是略有上頂之意,意想百會穴似被繩提起,這在太極拳謂之「頂頭懸」。


肩:肩為上肢與軀干相連之處,所以肩部之松緊直接影響到上肢及部份頸項及至上胸部之舒適與否,肩松則臂活,力量易於透達指端,也有利肺臟之呼吸。意拳有時強調「肩撐肘橫」,實際上與松肩並不矛盾,也就是肩部在放松的基礎上要略有外撐之意,所謂腋若容球,這樣有利於呼吸運動的進行。


肘:肘在松垂的基礎上,要有外撐橫頂之意,在椿功中可具體形容為「腋半虛臂半圓」、「肩撐肘橫」,但肘橫並不意味著抬肘,仍有向下松垂之意在內。


手:在椿功中,手指均有微屈之意,切忌完全伸直,亦忌死抓握固,手心仍有虛涵之意,這樣才有利於氣血之運行。


胯:胯為下肢與軀干的連接點,一般在椿功多要求緊胯,也就是胯部有向後掖之意,但不可過於緊張,當量力而為,適量而可。胯部有利於全身的放松,以及運動時的穩定性、協調性。


膝:雙膝要有微屈之意,這樣可使下肢經絡通暢,力量穩固,對全身的重力也有緩衝作用,可減少運動時對大腦的震蕩。而且膝部的微屈可與胯部相配合,形成協調的整體運動。


脊柱:脊柱居於人體正中,為週身的中樞,脊柱的正直與否,直接影響到肢體的活動及臟腑的功能,所以脊柱側彎可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。在練習時,要求脊柱正直,也就是所謂的「尾閭中正」,不可左右歪斜,前傾後仰。


胸:胸部應放松,要有空洞之感,這樣不僅有利於身體其它部位的放松,而且有利呼吸的通暢以及循環系統的功能活動。


腹:腹部應充實,但不可有意為之,而且由胸部的放松而自然形成的,也就是所謂的「虛胸實腹」。大成拳不主張氣沉丹田,故王薌齋先生說:浮氣是非,沉氣亦屬弗是。


足:足為全身的支點,猶如樹木之根,全身的舒適得力尋否,全在於雙足是否穩固。要求抬足如趟水兜泥,駐足如大樹生根。這樣週身才會協調一致,松靜穩固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uzifu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