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剛經中有一句話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是十分之重要的。
金剛經云:「是故須菩提。諸菩薩摩訶薩。應如是生清淨心,不應住色生心。不應住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生心,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。」
我依原文的字面是這麼翻的:「所以須菩提,諸位菩薩們,應該要這樣起清淨心,不應執著色相而生心,不應執著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相而生心,應該要無所住相而生這個心。」
1.心,指呼應前面的清淨心。
2.無所住,指不執著、不住相。
不應住什麼相?不應執著、不應住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六相。(什麼是色聲香味觸法,可以參見心經)
所以說,我們行事應如何生這種清淨心?應該無所住而生這清淨心。無所住就是不執於六相,若我們處世都可以這樣不執著不住相,已是一個很高的境界了。無論是「無我」「無法」等等都是緣自「不住相」,因為人世間的「我」「法」「財」等等全是一種相。
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很重要,單靠這個就可以成為自己入世修行的法則了。
但有許多的翻釋都翻天邊去了,你們可以去書店找五本的金剛經,看看每一本對這句話的翻譯,你會發現有五種不同的解釋。
歸其原本,我們需要從原文字義上去譯經,而不是以「自己的理解」去譯經。
到底你去注經?還是用經來注你的意思。
要明白經義,鼓勵大家讀原文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