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 善根發第七 □
行者若能如是從假入空觀中修止觀者,則於坐中身心明淨,爾時當有種種根開發,應須識知。
今略明善根發相,有兩種不同:
一外善根發相,所謂佈施、持戒、孝順父母尊長。供養三寶、及諸聽學等善根開發,此是外事。若非正修,與魔境相濫,今不分別。
二內善根發相,所謂諸禪定法門善根開發,有三種意。
第一明善根發相,有五種不同:
一、息道善根發相。
行者善修止觀故,身心調適,妄念止息,因是自覺其心,漸漸入定,發於欲界及未到地等定,身心泯然空寂,定心安隱,於此定中,都不見有身心相貌。於後或經一坐二坐,乃至一日二日、一月二月將息,不得、不退、不失,即於定中忽覺身心運動八觸而發者,所謂覺身痛、癢、冷、暖、輕、重、澀、滑等。當觸法時,身心安定,虛微悅豫,快樂清淨,不可為喻。是為知息道根本禪定善根發相。行者或於欲界未到地中,忽然覺息出入長短,遍身毛孔皆悉虛疏,即以心眼見身內三十六物,猶如開倉見諸麻豆等,心大驚喜,寂靜安快,是為隨息特勝善根發相。
二、不靜觀善根發相。
行者若於欲界未到定地,於此定中身心虛寂,忽然見他男女身死,死已膨脹爛壞,蟲膿流出,見白骨狼藉,其心悲喜,厭患所愛,此為九想善根發相。或於靜定之中,忽見內身不淨,外身膨脹狼藉,自身白骨從頭至足節節相拄,見是事已,定心安隱,驚悟無常,厭患五欲,不著我人,此事背舍善根發相。或於定心中,見於內身及外身,一切飛禽走獸、衣服飲食、屋舍山林,悉皆不淨,此為大不淨善根發相。
三、慈心善根發相。
行者因修止觀故,若得欲界未到定地,於此定中,忽然發心慈念眾生,或緣親人得樂之相,即發深定,內心悅樂清淨,不可為喻,中人怨人,乃至十方五道眾生,亦複如是。從禪定起,其心悅樂,隨所見人,顏色常和。是為慈心善根發相。悲喜舍心發相,類此可知也。
四、因緣觀善根發相。
行者因修止觀故,若得欲界未到地身心靜定,忽然覺悟心生,推尋三世無明行等諸因緣中,不見人我,即離斷常,破諸執見,見定安隱,解慧開發,心生法喜,不念世間之事,乃至五陰、十二處、十八界中,分別亦複如是。是為因緣觀善根發相。
五、念佛善根發相。
行者因修止觀故,若得欲界未到定地,身心空寂,忽然憶念諸佛功德、相好,不可思議。所有十力、無畏、不共三昧、解脫等法,不可思議,神通變化、無礙說法,廣利眾生不可思議,如是等無量功德不可思議。做是念時,即發愛敬心生,三昧開發,身心快樂,清淨安隱,無諸惡相,從禪定起,身體輕利,自覺功德巍巍,人所愛敬,是為念佛三昧善根發相。
複次,行者因修止觀故,若得身心澄淨,或發無常、苦、空、無我、不淨、世間可厭、食不淨相、死離盡想,念佛、法、僧、戒、舍、天,念處、正勤、如意、根、力、覺、道、空、無相、無作,六度、諸波羅密,神通,變化等,一切法門發相,是中應廣分別。故經云:“制心一處,無事不辦。”
二分別真偽者有二:
一者辨邪偽禪發相。
行者若發如上諸禪時,隨因所發之法,或身搔動,或時身重,如物鎮壓,或時身輕欲飛,或時如縛,或時逶迤垂熟,或時煎寒,或時壯熱,或見種種諸異境界,或時其心暗蔽,或時起諸惡覺,或時念外散亂諸雜善事,或時歡喜躁動,或時憂愁悲思,或時惡觸,身毛驚豎,或時大樂昏醉,如是種種邪法與禪俱發,名為邪偽。此之邪定,若人愛著,即與九十五種鬼神法相應,多好失心癲狂。或時諸鬼神等知人念著其法,即加勢力,另發諸邪定、邪智、辯才、神通、惑動是人。凡愚見者,謂得道果,悉皆信伏。而其內心顛倒,專行鬼法,惑亂世間。是人命終,永不值佛,還墮鬼神道中。若坐時多行惡法,即墮地獄。行者修止觀時,若證如是等禪,有此諸邪偽相,當即確之。云何卻之?若知虛誑,正心不受不著,即當謝滅。應用正觀破之,即當滅亦。
二者辨真正禪發相。
行者若於坐中發諸禪時,無有如上所說諸邪法等,隨一一禪發時,即覺與定相應,空明清淨,內心喜悅,憚然快樂,無有覆蓋,善心開發,信敬增長,智鑒分明,身心柔軟,微妙虛寂,厭患世間,無為無欲,出入自在,是為正禪發相。譬如與惡人共事,恒相觸惱;若與善人共事,久見其美。分別邪正二種,禪發之相,亦複如是。
三明用止觀長養諸善根者。
若於坐中諸善根發時,應用止觀二法修令增進。若宜用止,則以止修之;若宜用觀,則以觀修之,具如前說,略示大意矣。
□ 覺知魔事第八 □
梵音魔羅,秦言殺者,奪行人功德之財,殺行人智慧之命,是故名之為惡魔。事者,如佛以功德智慧度脫眾生,入涅槃為事,魔常以破壞眾生善根,令流轉生死為事。若能安心正道。是故道高方知魔盛,仍須善識魔事,但有四種:一煩惱魔,二陰入界魔,三死魔,四鬼神魔。三種皆是世間之常事,及人自心所生,當須自心正除遣之,今不分別;鬼神魔相,此事須知,今當略說。
鬼神魔有三種:
一者精魅。
十二時獸,變化作種種形色,或作少女、老宿之形,乃至可畏身等非一,惱惑行人。此諸精魅欲惱行人,各當其時而來,善須別識。
若於寅時來者,必是虎獸等;
若於卯時來者,必是兔鹿等;
若於辰時來者;必是龍龜等;
若於己時來者,必是蛇蟒等;
若於午時來者,必是馬驢駝等;
若於未時來者,必是羊等;
若於申時來者,必是猿猴等;
若於酉時來者,必是雞烏等;
若於戌時來者,必是狗狼等;
若於亥時來者,必是豬等;
子時來者,必是鼠等;
丑時來者,必是牛等;
行者若見常用此時來,即知其獸精,說其名字呵責,即當謝滅。
二者堆剔鬼。
亦作種種惱觸行者,或如蟲蠍緣人頭面鑽刺熠熠,或擊櫪人兩腋下,或乍抱持於人,或說言語喧鬧,及作諸獸之形,異相非一,來惱行人。應即覺知,一心閉目,陰而罵之,作是言:“我今識汝,汝是閻浮提中食火嗅香偷臘吉支,邪見喜破戒種,我今持戒,終不畏汝。”
若出家人,應誦戒本;若在家人,應誦三皈五戒等,鬼便卻行匐匍而去。如是若作種種留難惱人相貌及餘斷除之法,並如禪經中廣說。
三風惱魔。
是魔多化作三種五塵境界相來破善心:
一、作違情事,則可畏五塵,令人恐懼;
二、作順情事,則可愛五塵,令人心著;
三、非違非順事,則平等五塵,動亂行者。
是故魔名殺者,亦名華箭,亦名五箭,射人五情故,名色中作種種境界惑亂行人。作順情境者,或作父母兄弟、諸佛形像、端正男女可愛之境,令人心著;作違情境者,或作虎狼師子羅刹之形,種種可畏之像,來怖行人;非違非順境者,則平常之事,動亂人心,令失禪定,故名為魔。
或作種種好惡之音聲,作種種香臭之氣,作種種好惡之味,作種種苦樂境界,來觸人身,皆是魔事,其相眾多,今不具說。舉要言之,若作種種五塵,惱亂於人,令失善法,起諸煩惱,皆是魔軍,以能破壞平等佛法,令起貪欲、憂愁、鎮恚、睡眠等諸障道法。
如經偈說中說:“欲是汝初軍,憂愁為第二,饑渴第三軍,渴愛為第四,
睡眠第五軍,怖畏為第六,疑悔第七軍,鎮恚為第八,利養虛稱九,自高慢人十。如是等眾軍,厭沒出家人。我以禪智力,破汝此諸軍,得成佛道已,度脫一切人。”
行者既覺知魔事,即當卻之。卻法有二:
一者修止卻之。
凡見一切外諸諸惡魔境,悉知虛誑,不憂不怖,亦不取不舍,妄計分別,息心寂然,彼當自滅。
二者修觀卻之。
若見如上種種魔境,用止不去,即當反觀能見之心,不見處所,彼何所惱,如是觀時,尋當謝滅。若遲遲不去,但當正心,勿生懼想,不惜軀命,正念不動,知魔界如即佛界如,若魔界如、佛界如,一如無二如,如是了知,則魔界無所舍,佛界無所取,佛法自當前,魔界自然消滅。
複次,若見魔境不謝,不須生憂;若見謝滅,亦勿生喜。所以者何?
未曾見有人坐禪,見魔化作虎狼來食人,亦未曾見魔化作男女來為夫婦。當其幻化,愚人不了,心生驚怖、及起貪著,因是心亂,失定發狂,自致其患,皆是行人無智受患,非魔所為。
若諸魔境惱亂行人、或經年月不去,但當端心正念堅故,不惜身命,莫懷憂懼。當誦大乘方等諸經治魔咒,默念誦之,存念三寶。若出禪定,亦當誦咒自防,懺悔慚愧、及誦波羅提木叉。邪不幹正,久久自滅。魔事眾多,說不可盡,善須識之。
是故初心行人,必須親近善知識,為有如此等難事。是魔入人心,能令行者心神狂亂,或喜或憂,因是成患致死;或時令得諸邪禪定、智慧、神通、陀羅尼,說法教化,人皆信伏,後即壞人出世善事。及破壞正法。如是等諸異非一,說不可盡,今略示其要,為令行人於坐禪中,不妄受諸境界。取要言之,若欲遣邪歸正,當觀諸法實相,善修止觀,無邪不破。故釋論云:“除諸法實相,其餘一切皆是魔事。”如偈中說:“若分別憶想,即是魔羅網,不動不分別,是則為法印。”
□ 治病第九 □
行者安心修道,或四大有病,因今用觀,心息鼓擊發動本病;或時不能善調適身心息三事,內外有所違犯,故有病患。夫坐禪之法,若能善用心者,則四百四病自然除差;若用心失所,則四百四病因之發生。是故若自行化他,應當善識病源,善知坐中內心治病方法。一旦動病,非惟行道有障,則大命慮失。
今明治病法中有二意:一明病發相,二明治病方法。
一明病發相者,病發雖複多途,略出不過兩種:
一者四大增損病相。
若地大增者,則腫結沈重,身體枯瘠。如是等
百一患生。
若水大增者,則痰陰障滿,食飲不消,腹痛下痢等百一患生。
若火大增者,即煎寒壯熱,支節皆痛,口氣大小,便痢不通等百一患生。
若風大增者,則身體虛懸,戰掉疼痛,肺悶脹氣,嘔逆氣急,如是等百一患生。
故經云:“一大不調,百一病起;四大不調,四百四病,一時俱動。”四大病發,各有相貌,當於坐時及夢中察之。
二者五藏生患之相。
從心生患者,身體寒熱,及頭痛口燥等,心主口故。
從肺生患者,身體脹滿,四肢煩疼,心悶鼻塞等,肺主鼻故。
從肝生患者,多無喜心,憂愁不樂,悲思鎮恚,頭痛眼暗昏悶等,肝主眼故。
從脾生患者,身體面上,遊風遍身,◆(“病”字旁,內上“羽”,內下“日”)癢疼痛,飲食失味等,脾主舌故。
從腎生患者,咽喉噎寒,腹脹耳聾等,腎主耳故。
五藏生病眾多,各有其相,當於坐時及夢中察之可知。
如是四大五藏病患,因起非一,病相眾多,不可具說。行者若欲修止觀法門,脫有患生,應當善知因起。此二種病,通因內外發動。若外傷寒冷風熱,觀行違僻,或因定法發時不知取與,而致此二處患生,此因內發病相。
複次,有三種得病因緣不同。一者四大五藏增損得病如前說,二者鬼神所作得病。如是等病,初得即治,甚易得差;若經久則病成,身羸病結,治之難愈。
二明治病方法者。
既深知病源起發,當作方法治之。治病之法乃有多途,舉要言之,不出止觀二種方便。
云何用止治病相?
有師言:“但安心止在病處,即能治病。”所以者何?心是一期果報之主,譬如王有所至處,群賊迸散。
次有師言:“臍下一寸名憂陀那,此云丹田,若能止心守此不散,經久即多有所治。”
有師言:“常止心足下,莫問行住寢臥,即能治病。”
所以者何?人以四大不調,故多諸疾患,此由心識上緣,故令四大不調;若安心在下,四大自然調適,眾病除矣。
有師言:“但知諸法空無所有,不取病相,寂然止住,多有所治。”
所以者何?由心憶想鼓作四大,故有病生;息心和悅,眾病即差。故淨名經云:“何為病本?所謂攀緣,云何斷攀緣?謂心無所得。”如是種種說,用止治病之相非一,故知善修止法,能治眾病。
次明觀治病者。
有師言:“但觀心想,用六種氣治病者,即是觀能治病。”
云何六種氣?一吹、二呼
留言列表